第六读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骨 > 第一一六章 这不是我的错

第一一六章 这不是我的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成功发射十一枚炮弹的数百炮兵在上千辅助官兵的大力配合下。没有扔下一门火炮而是全力牵引迅速撤离阵地。

随着第一阵炮声的隆隆响起。潜伏到位的第七军全体攻城将士、四军余部各团以及第二师两个主力团立刻发起猛烈攻击。武昌城三面城头弹雨如织。火光熊熊。枪声、爆炸声、呐喊声响彻武昌上空。

忠孝门外的二师两个主力团早已埋伏在冲击位置。趁敌桥板通过城壕。冲至城下架起十余架登城长梯。四团的两百“敢死队”在守敌的疯狂打击下悍不畏死。蜂拥而上。终于在付出损毁七架长梯、伤亡百余人的代价之后成功登城。

数十名视死如归的勇士呐喊着分头冲向滚滚而来的敌群。一枚枚手榴弹在人堆中爆炸。一个个来不及射击的勇士举着吱吱冒烟的手榴弹冲向敌群。城头上火光阵阵。血花飞溅。大批跟上的官兵飞速登上长梯。看得城下督战的将校们惊心动魄。热血沸腾。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叶挺独立团和黄琪翔团将士们攻占的城墙上。

而且此计的实施要求颇高。步炮之间必须拥有默契的配合。以及对短暂机会的精准把握。否则一个不好很可能轰死自己的攻城先锋。

如此冒险的绝计被刘和胡树森带到蒋总司令那里之后。随即在当晚的军事会议上公之于众。顿时让束手无策的满堂文武心惊胆跳。一片惊呼。就连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将弄得脸色阴晴不定。心中起起落落始终无法取舍。只有素以勇猛顽强享誉全军地第四军十二师张发奎师长站起来大声叫好。并询问献计之人是谁?

蒋总司令只是含含糊糊说了声“一个在基层领兵的学生”就搪塞过去。于是就有了铁军的这次勇敢冒险。也得到各路将帅的热烈赞扬和由衷敬佩——只要四军成功运用这一冒险战术。将会大大减轻各攻城部队的沉重压力!只要第四军突破一条线。守敌为保城池不失就必须全力增援缺口。从而让其他各个方向的进攻部队获得更大地成功登城机会。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地利益。

令人欣慰的是。拥有最坚定革命精神、坚毅勇猛的第四军将士们历经半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将一字排开的四十门可直射野炮成功推到通湘门左侧的预定阵地上。

此处距离城墙约三百五十米距离。正好处在守敌城中蛇山炮阵地射击死角。望楚台上的守军炮兵阵地也无法企及。除了需要防备守敌地重机枪打击之外。不需太过分心。

“啪——”

一声枪响预示着总攻的开始。四十门火炮在近距离之内显示出巨大的破坏力。

一轮齐射过后。前方城墙上两百米区域砖石横飞。硝烟滚滚。数十个城垛顷刻间被缩在城头机枪阵地上的守敌尚未睁眼就魂归九泉。惊起的上千守敌在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下惊叫不绝。四处狂奔。城下地主攻部队架起轻重机枪猛烈射向墙头。打得惊逃的守敌扑倒一片。

四军的炮兵弟兄发挥了从未有过地潜力。几乎每一门炮都能在短短的两分钟时间里射出七发炮弹。当第八发炮弹进膛地时候。炮阵两翼的数千弟兄已经飞身跃起。在震天的“革命万岁”的呐喊声中奋力前冲。

一块块桥板被迅速架设。一架架扛抵城墙下的长梯在零星的抵抗之中飞快架起。深受鼓励、信心万丈的革命军官兵飞快登上梯子接踵而上。叶挺独立团与黄琪翔三十六团的“敢死队”前锋几乎同时登上硝烟弥漫的城头。与迅速驰援的守军在城头打响了短兵相接的残酷近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