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读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二一六章 本末倒置

第二一六章 本末倒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到这番话,徐还心中只是冷笑,好像自己不弹劾,杜充就不会反叛,会誓死抗敌是的?

不过话说回来,杜充如今这般和自己确实有些联系,毕竟汝水大捷,杀良冒功都与自己有关。

但论其根本,还是杜充此人心术不正,避战畏敌,只想着欺君罔上,贪图荣华富贵所致。不惜为此参与兵败谋害君王,叛国投敌。

如此数典忘祖的不堪小人,背主求荣,投递叛国只是时间问题,谁也阻止不得。可怜很多官员竟然如此想法,难怪北宋亡国,实在不奇怪啊!

部分官员的埋怨只能是私下的,毕竟徐还和牛皋的弹劾有理有据,乃是合乎法理的正义之举。

本来严密的江南防御部署被打乱,很多州县城池防守空虚,金军此来,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

当此之时,江南这片富饶的鱼米之乡,大宋赖以生存的赋税财源之地,恐怕也保不住了。

至于刚刚确定为大宋行在的临安,恐怕也凶多吉少。

所以,消息传到临安,大宋君臣都慌了。

皇帝赵构食不下咽,浑身微微颤抖,自打知道金军过江的那一刻起,他便没有开口说话。兴许是不知道说什么,也可能是不好意思开口。

不出所料,赵构心里已经想要跑路了。

从应天府到扬州、再到如今的临安,这两年赵构几乎是一路逃奔,已经成为习惯,这次也不例外。

如此反应,堪称是条件反射。

只是国难当头,他这个皇帝若首先逃跑,还怎么让下面的臣子将领为国效力,誓死抗敌?眼下军心本来就脆弱,轻易根本刺激不得,否则很容易形成溃败之势。

至于大臣,慌乱不已,六神无主者居多,甚至不乏嘟嘟囔囔的事后诸葛亮。没有去指责杜充叛国投敌的行径,反倒是埋怨徐还和牛皋,认为他们不该在这时候弹劾杜充,以至于逼迫过甚,迫其造反,落得如今危险境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