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读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196章 要想富、与民争利?

第196章 要想富、与民争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黄来福与杨巡抚及刘兵备商议后,各方面的事宜轰轰烈烈的展开。各堡修路,五寨堡水泥厂搬迁到神池堡,宁武道的开发等,一片的火热。黄来福也忙个跟什么似的。不过他不知道,己经开始有一些暗流向他涌来。

万历二十三年三月初九日,京师文渊阁。

过了清明,天气慢慢转暖了,文渊阁孔子像下,几位阁臣仍是在忙碌着。他们埋首案中,不时在翻阅着各地来的奏折文书。

忽然内阁首辅赵志皋咦了一声,他拿着两份奏本细细地看了一会,对旁边的户部尚书杨俊民及工部尚书曾同亨说道:“二位阁臣,你们看看这奏疏!”

万历二十三年正月后,大明户部尚书己是由王遴换成了杨俊民。杨俊民今年己过花甲,生于嘉靖十年十月,字伯章,号本庵,蒲州人,嘉靖四十一年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万历初历太仆少卿,万历二十三年正月原户部尚书王遴乞骸骨,便公晋升他为户部尚书一职。

还有兴修水利,大力屯田这方面,刘堂生虽然是管理道内的钱粮、仓场、驿递、粮储、屯田、水利等方面事务,但论起经验与成就,还是比不上五寨堡粮食局。需要到时黄来福派人指导,更不要说畜牧,造林,蚕桑等方面,更需要五寨堡农技局的指导。

总之道内方方面面实行后,五寨堡各人,在该地的影响力与利益会更深。

眼下迫在眉睫的是修路问题,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修了路,各方面的联系及流通才更方便。

大明一向重视道理的修建,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就大力实行全国邮驿设施的建设,不但对内地二百余处的驿站进行整顿和恢复。还修建了直达云贵的宽敞驿道,修建了辽东的诸多驿站,修建了通往西藏的驿路。沿着这些驿路,广布着水马驿和递运所,平常的文书交给步行的递铺,重要和紧急的文书交给马驿来办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邮驿系统。

不过几百年下来,由于中央或是地方财力问题,很多地方的驿路都是年久失修了。这些道路基本都是沙石或泥土路,从五寨堡到宁武关一带,可说是路面坑坑洼洼,非常难走。是到了该修的时候了。

在黄来福的盘算中,他需要修建从五寨堡到宁武关六十里的水泥路,修建从五寨堡到岢岚州四十里的水泥路,修建从五寨堡到八角堡到偏关及老营堡数十里的水泥路。这数堡共一百多里的道路中,如果全部要修成水泥路,林林总总,约需要三万多两的白银。

道路修起来,是数堡一起受益,所以该大家一起出资金,而这些地方,还关系到宁武兵备道及岢岚兵备道的权力责任。所以需要大家坐下来一起谈。

而听了黄来福概略的道路修建资金后,杨巡抚与刘兵备都是吸了一口气,三万多两,这可不是小数目,在大明,各地的道路修建是决对不用这么多钱的,一是他们的道理修建,路面自然没有黄来福的水泥路好,二是他们修路时,都是征发当地的民夫,作为役的一种。黄来福当然不能这样做。

黄来福己经决定了,这些银子,他除了愿意出一部分外,余下的,便要两道及各堡商贾们一起出了。不过黄来福也向杨巡抚及刘兵备提出了一个思路,就是道路修成后,除了为出资者刻碑留念外,还将在水泥路头上建立收费局,对过往的车辆收税,征收通行费、养路费等,时间以十五年为限,收下来的税,除了一部分用来养路外,各出资者都将有分红。

这让杨巡抚及刘兵备很感兴趣,二人也决定出资,到时参与分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