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读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261章 关河口、圈地

第261章 关河口、圈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关河口村只是因为塞外开发而因此获利的缩影,类似的地方多不胜数。

而且由于五寨堡的兴起与大农场制的推行,经过十年的传播与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大明某些地方的改变。不管黄来福是乐意还是不乐意,一股蝴蝶效应风潮,己经在大明一些地方悄然开始。

“你媳妇家娃的,不让俺活口,俺就走塞外去,总督大人早说了,去了塞外就有田地分,那地方好着呢,分田分地租牛不说,前三年还免税粮。俺就不信,离了你张员外,俺们就活不成了?那个谁说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太原府阳曲县的佃农田大羊怒气冲天,领着满是忧虑的家人收拾行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塞外的道路。

显而易见的,走陆路,路上耗费极大,因此走黄河水路,便成了许多商人粮队的首选。

应运而生,偏关附近靠近黄河边的关河口村便一下子热闹起来,往常荒凉的小村庄大兴土木,己有新兴商业城镇的味道。

本来黄河这条线,能作为优良渡口的地方不多,而关河口这个地方,是偏关境内关河流入黄河的汇合处,形成一个冲积小平川,地形开阔,而且河道深,可自然靠岸,又靠村落近,又距离偏关城近。到了偏关,那里有良好的水泥路通往五寨堡等地,作为渡口码头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论是从内地北到塞外,宁夏等地的商船,还是塞外到山西镇内地的商船,都必须经过这里。加上关河口渡优良的地理位置,一时之间,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水运商埠码头。

每天商船云集,从码头出发时,船汉们摇着桨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地在黄河水上行使,船只的数量数不胜数,景色非常壮观!那种繁荣热闹的景象,令整个偏关城的人,乃至整个黄河沿线的人都是羡慕非常,各地的女人们也都以能嫁入关河口村为荣。

经过几年的经营,关河口渡己经形成了几条主要的水运路线,最远达到宁夏、甘肃一带,不过最常见的,是北上时,运送一些内地的布匹杂货,还有一些五寨堡的产品等,到黄河两岸一带的农场村落中贩卖。

然后从这些地方装运粮食顺流回来,或到关河口渡停下,在码头停泊、卸货后,将运来的粮食堆积于河岸的粮仓中,再由外地的商人雇劳力赶着驴、骡等将粮食驮运到偏关,再行销到外地去。

或是从塞外出发到关河口渡后并不卸货,而是一直顺流而下到河曲、保德、等地卸货,有时还南下到禹门口、河津一带,甚至最远到临县的碛口,将货物在这里卸下,行销到全省去,以弥补山西粮食不足的情况,同时他们自己也大大赚上一笔。

近两年来,由于在塞外发现盐池,从塞外回来的船队运输的货物中,又增加了盐的运送。此盐池就是后世的吉兰泰盐,该盐品种优良,呈大颗粒状,颜色发红,故又称为红盐,眼下盐池为黄来福暗中控制,每年获取的好处不断,不过万历皇帝己经听闻到风声,己经准备找黄来福分红了。

几年中,由于关河口渡的兴起,原来全村几百口只有几条大船,眼下己经发展到了近百条,村民们己经是迅速富裕起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