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读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电影万岁 > 第54章 新剧团里找演员

第54章 新剧团里找演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辛亥革命失败后,话剧的发展也随之陷入低潮,但是1914年,突然出现了话剧史上所谓的“甲寅中兴”,这一次繁荣,以上海为中心,以“职业化”和“商业性”为主要特点,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的话剧艺术才真正成熟起来。之后的几年,上海新剧剧团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盛起来,涌现了六大文明新剧剧团,主要有新民社(主持人为郑正秋)、民鸣社(主持人为张石川等人)、开明社、文明社、春柳社等,不仅一举打破以往京剧等旧戏一统天下的历史局面,还培养了一批扎实的话剧人才,创造出了以往没有的形形色色的舞台形象。

照例说,我对演话剧的人十分排斥。电影的表演和话剧的表演有着本质的区别,话剧演员的表演一般注重舞台性,比较夸张,而电影的表演,讲究的就是生活的真实,一般说来,话剧演员要转行演电影,最要命的就是他们的那些话剧上养成的习惯自觉不自觉地带到了镜头前。

但是现在的情况也顾不得许多了,从群众中挑演员,完全不可能,这年月,看电影的人都没有多少,观众群体基数并不大,我要挑演员的话,最佳的办法,就是从这些话剧人才之中去找了。

而这些新剧团,我并不熟悉,虽然这些剧团领头人一个个的大名都是如雷贯耳,可应找过去,也不太合适。

史量才就不一样了,他是上海出了名的报人,长时间以来就和这帮新剧团的人混在一块,交往甚厚,由他引荐,再好不过。

“少爷,你这都是为了什么事情呀,愁眉苦脸的。”书房里,我望着桌子上的饭,发着呆,虎头走上来,皱了皱眉头。

“少爷,人是铁饭是钢,再忙再麻烦的事情,也得先把饭吃了。我给你热热去。”虎头转身就要走,被我叫住。

“虎头,我问你件事情,上海的戏院,你熟不熟?”我低声问道。

“戏院?”虎头呵呵一笑:“少爷,你要去听戏?老好的了!我这就去叫车,大金台还是温柔乡?”

“狗屁的温柔乡!?我找的不是那些戏院窑子,我找的是文明戏社,新戏社!”看着虎头一脸不正经的样子,我就来气。

叫了两辆车,直奔《申报》馆。

正是上午,报馆里面忙得不可开交,写稿的,打电话的,校稿的,加上吸烟的,喷墨的,屋子里面乌烟瘴气。

“壮观呀。真是壮观。”看着面前的忙碌景象,我是目瞪口呆。后世的报社,我见过,但是和这个相比,简直就是不一个层次了。

“新戏社?听到是听说过,最近些日子,我在街上跑,听说一些读书人搞的什么新戏社,演了好几场呢,还都是外国戏,好像女学生也在里面演,外面议论纷纷呢。真是的,时代变了,女孩子家家的,演什么戏嘛……”虎头义愤填膺。

“女学生怎么就不能演戏了?”我站起来,穿上了外套。

“少爷,你这要出去?”

“嗯。去报馆,找是史量才。”我笑了笑。

话剧这玩意,在19世纪末才传入中国,1866年,上海成立了第一个正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每年都公演几场,后来了“新东席”的小剧场,专供日本的一些艺术团体来演出。中国人的话剧主要从校园里面发起,后来走向社会,1907年,中国留日留学生组织了“春柳社”(主要成员之一就是李叔同),产生了极大影响,1910年底欧阳予倩等人组织的“进化团”,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剧团,演遍大江南北,声名日隆,欧阳予倩等人对于话剧的思想,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目标,在表演上,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简单的提纲,整个话剧的魅力往往是由演员的个人临场发挥来决定,所以造成了话剧社里面的演员功力表演功力老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