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读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骨 > 第二一一六章 逼近琼海

第二一一六章 逼近琼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思想教育的同时,一系列反应安家军英雄模范人物的电影,在各个连队轮番上演。在电影演出完毕后,各个连队都组织座谈,让官兵们畅所欲言,对官兵们的思想刺激和促进非常大。

陆地上,用三角铁支架固定的秋千,越荡越高,由铁链和木板铺设的浪桥越摆越快,许多官兵都磨起了泡,腿又酸又痛,依然一个劲儿地练习;许多人伸开双手,就地急速旋转,或者是两人手拉手打转,直转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也不肯停下,到最后官兵晕倒、摔倒在地上——这是官兵们在锻炼耐力,以增强对晕船的抵抗力。

安晋看到部队的训练热情,不断地点头称赞,称近卫第二集团军的备战工作比起第三集团军,要好许多。

回到徐闻县城的军部驻地,安晋好奇地询问方鹏翔是如何刺激官兵们拿出百分百的精神来如此舍生忘死地训练的。

方鹏翔不好意思的,刚开始对于大海,部队还是有抵触心理,毕竟在陆地上,大家枪对枪炮对炮。拼的是真功夫,只要把平日训练的东西表现出来。对上一切强敌近卫官兵都有信心战胜对手。

但是,大海却不同。大家伙儿坐在舰船上,只要登陆艇挨上那么一两颗炮弹,一船兵都会报销,死得太憋屈,太没有价值,是视荣誉如生命的近卫官兵无法忍受的。

在安家军与日军各自调兵遣将的同时,潜伏在日军内部和伪军高层的安家军情报人员。送回了日军在海南岛的详细情报。

日军在海南岛计有海口所、临高卫、昌江卫、崖州卫、万宁卫、青蓝卫及石碌卫共七个独立警备队,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其中大队又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无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同时,陆军第57军之169、170和171师团分别部署于琼州、澄迈和崖州。这三个师团都是在珍珠港事变后建立,属于两旅团制的丙等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其中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拥有八挺重机枪的机枪中队及四门步兵炮的炮兵中队。师团无直属炮兵联队,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2000人。

考虑到海南岛临近安家军的腹心地区,需要防范登陆的地方太多,日军又从其他战区调来独立步兵第11、第14、第15和第52旅团。以及独立野战重炮兵第21联队。日军独立步兵旅团下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五千五百人,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却不弱。

要知道这些独立步兵旅团建成的时间,大都在三八年前后,官兵从东北打到东南亚,又从东南亚到次大陆、澳洲或非洲,可谓身经百战,战斗力比起由新兵蛋子组成的丙等师团毫不逊色。再加上辖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的独立野战重炮兵第21联队,日军在海南岛的总兵力竟然近十万人。

另外。琼州海峡四季洋流不断变化,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海流自西向东流动,其他季节均由东向西流动。海面异常湍急,让许多打惯了陆战的官兵,望之色变,畏难心理油然而生,各种怪话话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首先开展了形势任务的教育。

按照集团军统一部署,近卫第七、第八、第九师全体官兵举行了各种大会、会,基层官兵在军营,学习总政治部下发的思想教育资料,重点是回顾百年来中国的屈辱历史。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人民的伤害,揭露日军的凶残本质,接受民族主义思想的再教育,中心议题是海南是中华民族领土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不把日本彻底赶出中国,殖民主义的大帽子就会一直扣在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头上。

三个师都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华国家民主党党委扩大会议,进行短期以上集训,团一级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营则集训连排干部。一般是一周时间,在会议上展开批判和自我批评,联系党性和责任心,让广大指战员和政工干部自问:你对渡海解放海南岛是否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消极和怪话会对执行任务、对党、对自己有什么危害?随后由各级政治主官和政治部门,对每个指战员做出个人的思想鉴定,并把个人的决心与计划交给政治部门审查备案。

通过一系列教育,许多指挥员和政工干部都感到惭愧,甚至有人痛哭流涕。要知道近卫集群全部都是由伤愈老兵组成,在治病期间不仅得到良好的照顾,而且还会定期参加政治思想学习,几乎所有官兵都是党员。回想自己在部队上得到的培养和照顾、牺牲战友的殷切期望和自己担负的责任,更为内疚,他们纷纷写下检讨书,承认错误,主动要求成为抢滩登陆的先锋。

此外,汪伪政权还接收了国民政府在海南的各级政权,并组建了五个师的伪军,用以维持治安,并对处境已经极为艰难的琼崖红军进行围剿。

暴风呼呼,巨浪滚滚。

早在三月底,卫戍区兼近卫集群司令安晋中将在视察完北部湾三港的备战情况后,又秘密前往雷州半岛,视察近卫第三集团军的登陆作战准备情况。

由于近卫集群的官兵大多是旱鸭子,安晋最不放心的便是官兵们的精神状态以及能否适应大海的波涛,抵达徐闻县城的第一天,安晋即在集团军司令兼政委方鹏翔中将的陪同下,视察了海安湾、角尾湾、东场港的各师训练现场。

每一个练兵处,海面上均人头攒动,有的战士抱着竹筒子做的三角架、四方架在水上漂,任凭风浪捶打,兀自巍然不动;有的喊着“冲!“杀!”从浪里冲向沙滩,又从沙滩扑向海浪,随时都会有浪潮从后面扑来,身子直往前踉跄,根本站不稳脚跟,而在迎面冲击海浪时,浪头袭来,浪花撞击到身体上,四溅而开,呛得人直晃脑袋;还有许多官兵,根本就不管不顾海水下面隐藏的海蛎、蚌壳、海草等等东西绊脚刺脚,直往岸上冲——这是官兵们在练习如何适应一涌一退的浪头,抢滩登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