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读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859章 援助苏联(十六)

第859章 援助苏联(十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进了汽车,何锐前往火车站,准备乘车哈尔滨这个汽车城,准备好好看看重型卡车的生产情况。当下苏联没办法立刻击败德国,最大原因之1就是缺乏重型卡车这种提供持续作战能力的装备。

虽然精神原子弹的确可以将战斗里提升到令人感叹的水平,不得不称赞“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但是有了强大的装备,才能让这种勇气完全化作相应的战果。

而莫斯科方面此时也已经得到了边境驻军检查小组的报告,确定中国真的将部队都撤到距离边境500公里的位置。苏共中央得到这个确定的消息后,大部分人都喜忧参半。少数人,如斯大林则长舒口气。

斯大林决不能允许自己的战略判断出问题,如果中国突然翻脸,派兵杀进苏联,那可就是斯大林最大的耻辱了!

确定了后方是真的安全了,斯大林这才下令,莫斯科战役全面进行。

何锐参观完了重型机械厂,与夜班工人们会面交谈后,又去了坦克生产线。接待的工厂人员介绍起现在的生产时候相当自豪,“主席,现阶段苏联方面已经将他们的t34坦克的那些0件交给我们厂生产。而且苏联还请求我们援助生产线。”

何锐听出了工厂人员对这么彻底援助苏联的方式有很大保留。也只能点点头,不吭声。在何锐看来,苏联根本不可怕,俄罗斯就更不可怕了。所以现阶段援助苏联,只是增加了欧洲在战后的不安全感。

从现实主义政治的角度来看,苏联现在击败纳粹德国,其实是摧毁了出现强大西欧集团的可能性。虽然德国遭到巨大削弱后,会出现法德核心的梦想。不过历史证明了,失去了世界霸权的欧洲只会持续衰落。

而且当下的世界,中国可不是让欧洲殖民地到70年代才基本独立,而是要在40年代就彻底粉碎世界殖民地制度。欧洲将少了30年的直接盘剥,以及之后持续半个世纪的隐形经济殖民。这对于欧洲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苏联不够强,只会让欧洲有勇气对抗中国主导的世界解放行动。只有苏联够强大,才能让欧洲各国团结起来,面对近在咫尺的苏联威胁。

11月中旬,莫斯科开始下起了大雪。几天不停歇的大雪过后,地面的积雪近1米厚,为了不被德国空军发现,部队沿最短的路径开路,而开路工具也是最简单的,是马拉压路机,并设置了分流点,道路两旁竖起了2-3米高的雪堆,还将汽车漆成白色,这样便很难让高空侦察机发现。

11月13日,德6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2年秋季攻势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共集中了51个师。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团军,其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于是德军第3,第4装甲集群重新部署在靠近加里宁和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北线;他们的部队绕开伊斯特拉水库,占领了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莫斯科包围,他们突破了图拉防线,但被1支苏联红军中队拖了几个小时。

苏联红军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苏联红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

这种思考就是现实主义政治的冷酷之处。就如历史上日本战败投降前的1个讨论,有日本军人认为要抵抗到底。而反对者只是提出了1个问题,“如果现在日本投降,美苏就会在朝鲜进行争霸战。而日本不投降,那就会轮到日本成为这个争霸战的战场了!请问诸君,你们准备怎么选择?是日本当战场,还是朝鲜当战场?”

参观的安排相当密集。何锐在沈阳参观了各个工业区的行业龙头企业,得知了对苏联援助在过去几个月内的订单占比,从原来的23%,1跃成为了65%。还有继续增加的迹象。

也就是说,以当下的政策倾斜方向,中国东北将成为苏德战争的大后方,为苏联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

视察结果让何锐非常满意,走出肉制品加工厂,何锐还被1头头电击昏迷后倒掉在流水线上送进加工车间的猪感到有些震撼。倒不是说何锐每见识,而是这么多生命就这么赴死,何锐心理上受到了些冲击。

还没进汽车,何锐感觉到空气中有些微微的点。伸出手,只感觉到点点冰凉。何锐搓了搓手,确定这是细密的雨水,而不是雪。不过在东北待了这么久,何锐很清楚,要不了多久,这些细雨就会变成雪花。大雪封门的日子就要来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